講座將以導演史丹利寇比力克如何將尼采的哲學概念表現於其作品《太空漫遊2001》為出發點,探討哲學和電影的關係。而曾建華的《無盡虛無》亦處處滲透著尼采的思想。
尼采宣稱他出生得太早,他在1900年去世。他批判現代人正滿足於其生活,他們不再認識到他們在做甚麼,或者還有甚麼可能的,末世的人似綿羊而不是人。所謂虛無主義(nihilism)是指人對「價值、意義及生存意欲之徹底否定」。尼采斷言,在虛無主義危機的來臨下,傳統的價值如自由、平等、道德責任、理性共識、寬容等,往往背負著二千年的自我瞞騙之結果。超人典範查拉圖史特拉(Zarathustra)來到廣場,看著走索人走向彼岸,但走索人經不起群眾的,跌下來死了,一些人表面上進化成了人類,卻因循而下沉為庸眾:1968年,導演寇比力克正要遠眺未來,《太空漫遊2001》在黑暗中奏起《查拉圖史特拉如是說》,宣告文明的脆弱與危機;終於到了2015年,我們的現代,向寇比力克致敬的《星際啟示錄》,再一次重複著人類對未來的凝望。
現代是甚麼?
尼采預言現代將是「上帝已死」的年代,「最後的人」的年代,「偶像之黃昏」的年代,「虛無主義」來到了門檻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