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2015.venicebiennale.hk/wp-content/uploads/2015/10/IMG_2047.jpg

威尼斯隨筆

tags 分類: , , 13 Oct 2015
來到威尼斯有一個月的時間,可是不知為何仍然覺得這個城市陌生—這個古老的城市很小,大部分地方都可以走路到達,雖然頭幾天蜿蜒的路、建築和橋足以令人迷路半天,但生活了兩個禮拜左右,就幾乎不用看地圖都知道怎走了。
 
我對小城的印象多由許多小事拼湊而成:餐館所售賣的食物絕大部分都是一樣的意式食物,過了一個禮拜每餐都是 pizza 與 pasta 的生活即開始感到無所選擇;許多意式餐館的老闆是中國人,而非本地人;城內街上的碰到的人絕大部份都是遊客;經常看到後街的老婦人吃完蘋果往運河裏丟;夜裏城內靜靜的,許多建築都空無一人;一些意大利人口中形容這裏是「一個如迪士尼樂園般的地方」;大街小巷都有乞丐和販賣冒牌手袋玩具雜物的人;微風帶著運河發出的微臭;下雨後陽光迅速出現並伴有彩虹;隨便一個下雨的日落都美得可以令人駐足成句鐘(見圖)。
 
 IMG_2047
 
 
然而這個小城似乎所有東西都繞著旅客轉,卻又不在意招攬你來。作為一個旅客卻在此時時感到當地人「做又三十六唔做又三十六」的態度。也許因為他們壓根不在意,只需要做到底線即可,反正無論如何他們都會「回頭」——下一批旅客都會洶湧而至。我不知這是小城一直的生存的狀態還是慣於被成千上萬旅客消費的結果。雖然威尼斯市政府似乎非常致力於保存這裏的古老建築,甚至提出要旅客禁用行李滑輪以免破壞石板路,但是似乎連政府都是以一貫態度來「保育」並維持這種旅客消費城市的模式,街上滿街滿巷都是賣面具和中國製手信的店鋪,這真的是小城希望呈現給旅客的性格嗎?還是可以有其他可能性?只令我聯想起中國內地的一些大城市,甚至香港的旅遊景象,也是一貫的理所當然,顯得廉價和單一。
 
也許這城市並沒有考慮太多本地生活的人們,留下的人不外是有需要在此工作的人,或是退休的老人。雖保存了美麗古老的建築,卻少有在地生活的人。雖然我總以為這些人的生活痕跡才更應是城市活力的來源。

 

Share on FacebookTweet about this on Twitter